网站通行证
名称
密码
浏览 | 注册
今天是:
您的位置:宁夏网 > 新闻 > 正文内容

从引领到追赶,外企已将中国当成顶级“试炼场”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 2024-11-04 17:32

近几年以来,外资企业的动向始终是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每次有外企调整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计划,都会成为媒体讨论的焦点。诚然,国内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上升的因素不容忽视,但面对本土品牌的激烈竞争,无法更好应对生活趋势变化带来的“新问题”与“新挑战”,或许是部分外企选择调整或离开的根本原因。外资在当下的或去或留只是一种表象,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那些能够长期扎根并在未来继续扎根中国的外企,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如今,第一批入华的外企早已度过了自己在中国的不惑之年。早些年,加速追赶现代化进程的中国充满机遇,是外企的新大陆,改革开放40年,外资一度以占中国企业数量不到3%的比重,提供了1/10的城镇就业,贡献了1/5的税收收入、1/4的工业总产值,以及近1/2的进出口总额。而如今,智能制造业崛起的中国充满挑战,变成了外企的试炼场,就像《黑神话:悟空》中的虎先锋,能在此处站稳脚跟,大概率就拥有了在全球打通关的基础能力。

 

因此,依旧选择并有能力扎根中国的外企,就像中国的“老朋友”。过去,他们不断调整自己的站位、策略和作用,见证、参与、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发展。现在,面对碳中和、智能化、老龄化等新趋势,“老朋友”又开始携手迎击“新问题”。

 

这些议题,是史诗般的宏大叙事,但很多时候我们可以见微知著。在未来数月的时间中,我们将以“日新又新:老朋友 新生活”为主题,聚焦外企代表松下,以其为载体,用5篇文章组成专题,通过一家企业的故事窥探时代巨变。

 

而我们的第一篇内容,将从一个个人的视角开始。

 

 

 

从“君子之约”到改革友谊奖章

 

1978年时,出生在日本神奈川县的本间哲朗17岁,那一年,电视里关于中国的新闻格外多。年初,《中日长期贸易协议》在北京签署;年中,《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签署;十月底,应日本政府邀请,邓小平前往日本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中,东亚地区的地缘大气候正在悄然放晴。

 

当然,新闻中的国际风云对于本间哲朗这样一位17岁的少年来说显然太过遥远。那时,他对中国的了解基本上只来源于课堂上的“语文课”,老师会教授他们“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样的中国古诗,或者文言文中的成语。“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中国与日本都常用的成语。”今天已经成为松下控股株式会社全球副总裁、集团中国东北亚总代表的本间哲朗这样回忆。

 

不过,令那时的本间哲朗意想不到的是,正是电视中一则看起来似乎离他很遥远的国际新闻,对他日后的人生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1978年10月,在访日期间,邓小平专门对日本现代化企业、高科技设施详细考察,其中最重要的一站便是位于大阪的松下电器工厂。或许是冥冥中的缘分,那天恰巧是本间哲朗的生日。

 

访问当日,年逾八旬、早已“退居二线”的松下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冒雨等候在大门外,迎接邓小平一行并陪同参观。根据当时的录像资料显示,在交谈中,邓小平坦言:“今后我们要搞现代化了,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准备吸收外国的技术和资金。松下先生,你能否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帮点忙?”松下幸之助毫不犹豫地回答:“愿意倾我所有,全力以赴相助。”这段对话,在日后被中国外交部称为“君子之约”。在这之后,松下便开启了中国事业,成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企之一。1987年,中国企业与松下公司合资成立北京·松下彩色显象管有限公司,一举成为当时最大的中日合资企业。

 

1979年,松下幸之助第一次访华

 

邀请松下入华,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彼时,中国虽已抱有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雄心,却苦于资金匮乏、技术欠缺、管理落后。而那时的日本,正处在昭和年战后经济发展最为呼啸的时期,“一亿总中流”(一亿日本人都迈入中产阶层)的目标甚至成为一种国民意识。按照日本作家三铺展的划分,当时的日本刚刚经历了“第二消费时代”,对于工业化大件商品的消费成为一种时尚,彩电、空调和汽车被誉为“新·三神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松下为代表的日本家电品牌迅速崛起,拥有了全球领先的产品、创新能力与管理经验。

 

对现代化生活充满渴望的中国,在那时急需一位像松下这样的“朋友”,帮助中国完成现代化生活的启蒙与实践。而松下也并未瞻前顾后地对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袖手旁观。许多年后,在《松下电器与中国》一书的前言中,本间哲朗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松下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在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后,领会到共同繁荣是人类实现和平及幸福的必经之路,并为之奋斗一生。这也是改革开放之初,大部分外资企业还在犹豫彷徨的时候,松下却义无反顾地到中国投资贡献的根本原因。”

 

松下控股株式会社全球副总裁、集团中国东北亚总代表 

本间哲朗

 

在北京·松下彩色显象管有限公司成立后,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盈利,引起业界轰动,很多外企逐渐认识到中国政策开放、市场巨大,纷纷来华投资建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松下在华事业也与中国经济发展融为一体,一度成为国人最为熟悉并认可的“洋品牌”。在松下初到中国的时候,有条件的家庭争相“托关系、找渠道”购买松下电器,就像如今中国家庭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热情一样高涨。在今天的社交媒体上,有许多年轻一代会晒出自己家的“功勋家电”。其中服役超过30、40年并依旧可以正常运行的松下空调、冰箱比比皆是,网友们则会评论:“这毕竟是一台松下”。这样的例子不少见,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松下电器在中国始终是一流、优质、可靠的家电代名词。

 

北京·松下彩色显象管有限公司

 

正是由于以松下为代表的外企的率先入华,才让我们在改革开放后,真正认识并体验到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的生活品质与生活方式。对于中国现代化生活的启蒙,松下做出了极为突出的贡献。2018年,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已故的创业者松下幸之助与萨马兰奇、大平正芳等十名国际友人,被授予中国改革友谊奖章。

 

这是中国对于那些帮助过自己的“老朋友”,最真挚的感谢与褒奖。

 

 

 

“百闻不如一见”的中国

 

1985年,本间哲朗从成城大学经济学部毕业,进入松下集团工作。1989年,本间哲朗到上海出差,这是他第一次到访“百闻不如一见”的中国内地。本间哲朗说:“1989年的上海和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浦东尚未开发,浦西的街道上有很多自行车,但几乎看不到汽车。那时不像现在可以直接用手机打车,而是要去能够接待外国人的酒店,用外汇券找工作人员预约出租车。”

 

尽管彼时的中国大陆还相对落后,但本间哲朗却隐隐感觉到了一股蓄势待发的勃勃生机,对于松下以及他个人来说,巨大的机遇正在这里等待着他们。三年后的1992年,浦东新区正式设立,属于中国的大发展的时代到来了。

 

如今的浦东新区,早已成为上海向世界亮出的耀眼名片

 

入华之后,以松下为代表的第一批外企正好赶上中国经济大发展的红利期,收获颇丰。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85年时,中国的GDP为0.91万亿元人民币,而2023年则为126.058万亿元,上涨了140倍。在巨大的经济增量中,外资企业的市场份额和销售营收自然水涨船高。和很多外资品牌一样,今天的中国是松下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在2023财年,松下全球的销售额达84964亿日元(约4121.35亿元人民币),在中国东北亚地域事业规模占比约23%。

 

松下在中国还有更多收获是体现在市场营收之外的。按照两国政府的统计,中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为1000多万人,其中差不多近半数为理工专业,而日本每年想要加入民营企业的应届毕业生为60万人,理工专业的毕业生不足半数。本间哲朗坦言:“过去中国是‘制造大国’,而现在,中国已经变成了‘消费大国’‘创新大国’和‘工程师大国’。松下集团为了维持全球的研发战线,我们一定需要中国年轻人的加入。”

 

截至目前,松下在中国拥有约5万名员工,其中近1万人为研发人员。不可否认,如今的中国市场,已经从松下的全球“重要市场”转变为全球“创新中心”与“研发中心”。中国对于松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天中国之于松下,不仅仅是一个不容有失的巨大市场,更是一个能够不断为松下提供新鲜血液和向上势能的策源地。

 

2023年松下冰箱全球研发中心在无锡成立

 

从第一次来到中国大陆至今,本间哲朗亲眼见证了中国天翻地覆的变化。35年前,本间哲朗和同事从上海坐火车前往苏州,用了3个多小时。而今天,同样的路程用时却被缩短到23分钟。这样的巨变,不仅是中国高铁的速度,也是松下正在努力追赶的“中国速度”。

 

仅去年一年,松下控股株式会社集团CEO楠见雄规就先后五次来到中国,足见中国市场对于松下来说的重视程度。“如果说当年中国坚决地选择邀请松下进入中国,是一种目光敏锐的话,那么松下老先生毫无保留地支持中国的现代化,则是一种远见卓识。”本间哲朗这样感叹。

 

在中国的时代巨变中,外资企业为中国提供了诸多帮助,也在中国收获了高速发展的红利。“松下是中国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见证者、贡献者,同时也是受益者。中国的发展速度,真的‘百闻不如一见’。”本间哲朗这样说。

 

回首过去,以松下为代表的许多外资企业已经和中国成为深度交融、携手前行、共同成长的“老朋友”。在此处,本间哲朗在少年时代学习的那首古诗正好可以派上用场,从进入中国至今,松下与中国“轻舟已过万重山”。

 

 

 

未来的道路与可能

 

尽管曾经有许多美好的记忆,但松下与中国的故事也并非一路坦途,随着中国的持续快速发展,摆在这两位“老朋友”面前的新挑战也层出不穷。

 

从2008年开始,面对生活趋势的巨大变化和中国国产品牌的强势崛起,松下在中国市场结束了持续多年的高增长,开始进入了瓶颈期。对此,本间哲朗表示:“那个时候,松下在中国的商业模式来到了临界点。”尽管多年的耕耘让松下在中国积累了深厚的品牌口碑、信任与美誉,但面对中国市场伴随经济发展而迅速变化的生活趋势,在一段时间内,松下多少有些措手不及。

 

本间哲朗对这种迅猛的变化深有体会。他曾毫不避讳地说:“2018年以前的松下中国所做出的大部分决策依然需要依靠日本来下达,这就造成了松下在中国的战略出现延时、与机遇擦肩而过的窘境。因此,我们提出要真正实现松下在中国的本土化策略。”

 

为了应对新挑战,松下在2018年由现任松下控股株式会社会长津贺一宏先生牵头,组织了由40个中日年轻骨干组成的专家组,对中国市场进行了为期7周的调研与研讨,并最终得出结论——中国的事务要在中国决策。2019年4月,松下在中国成立了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公司,百年企业松下首次将经营决策权放到了海外、放到了中国。

 

2019年,本间哲朗调任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公司总裁CEO,在北京开始长期工作和生活。来到北京没多久,他就感受到了中国式生活方式的与众不同。首先,中国人生活的数字化含量让他大吃一惊,在北京,他在工作中使用手机的时长是在日本时的十倍。而在生活中,就连路边的小吃摊摊主也会拉起微信群,大搞数字化和社群化营销。在本间哲朗看来,中国是世界上电子支付最发达、对智能化接受程度最高的国家。近几年,本间哲朗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中国家电市场的新变化——冰箱容量更大了;洗碗机加快进入家庭;烘干机被更多中国消费者接受;全屋智能日益成为中国家庭的必需品。另外,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银发经济的比重正在日益增加。而在更宏观的政策层面,智能制造转型不断加速;中国政府对于碳达峰、碳中和有着巨大的决心。

 

松下6恒气候站

 

对于中国人的新生活,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公司雄心勃勃,其整合了智慧生活、住建等松下的核心业务,通过独立决策和独立设计,正面迎击中国市场的新挑战。

 

在数字化方面,为了应对中国消费者对于智能化、个性化产品的强烈需求,松下目前已经将智能化产品的研发放在了中国,并逐步加强软件层面的研发投入。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是松下搭载IoT(智能网连)技术的产品往往是率先在中国市场研发并上市。在未来,松下还将持续积极推动自身工厂的智能化建设,不断强化AI、IoT等科技的创新应用。

 

在银发经济和住建方面,全新的松下中国决策中心也已经做出自己的卓越成绩。相较于中国,日本在更早的时候便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对于康养业务,松下在日本有着20多年的丰富经验,除了智能化、人性化、健康化的硬件住宅设备之外,还能够提供全面的康养服务。如今,松下已经将丰富的康养经验带到中国,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优化和革新,提出“关护无界 身心如悦”的事业愿景。2023年,在江苏省宜兴市,松下与合作伙伴雅达集团一起开发了健康养老社区雅达·松下社区。如今,雅达·松下社区已经成为国内健康养老地产中的标杆项目。在雅达·松下社区以外,松下还在全国15个城市里面推进类似的项目,除了康养社区,还可以为有需要的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市场的初步反馈相当理想。

 

 

雅达·松下社区

 

近几年来,智能制造业在中国迅速崛起,并引发了巨大的产业转型。而松下早已深入地参与到中国的智能制造业转型中。据本间哲朗介绍,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松下始终在持续寻找合作伙伴,并与他们一同实现制造的自动化、合理化、省人化。不仅如此,松下还将这些在中国使用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推广到全球的兄弟工厂。

 

而在低碳环保方面,松下同样拿出众多切实可行的举措。2022年,松下提出了“Panasonic GREEN IMPACT(绿智造 创未来)”的环境口号,并为自己定下了“面向2050,力争实现3亿吨以上的CO₂减排影响”的环境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松下通过在生产过程中注重节能减排、打造节能减排产品、发展氢能应用、支持新能源汽车行业等,积极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本间哲朗表示:“对于任何一家商业企业来说,在不牺牲收益的情况下实现碳中和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松下始终秉持‘企业是社会的公器’的经营理念,企业的发展应该为了实现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充裕的理想社会。”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松下是一家生产家电或者住宅设备的企业。其实,今天的松下早已整合自身业务,在中国聚焦健康智能住空间、移动出行、智能制造三大事业,从更深层次改变着我们的生活。11月5日,松下也将带着这三大事业的最新成果,第七次登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舞台。本间哲朗说:“其实我们有65%的业务是B2B的。比如,我们给中国提供电子零部件、自动化设备。自从成立中国东北亚公司以后,我们也彻底分析了竞争对手的产品,以此来寻找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的方法。”

 

松下正全力加大对智能制造产业的研发、投入

 

在中国遇到的新挑战,为松下带来的不只有困难,在克服过这些困难之后,松下同样收获颇丰。本间哲朗说:“在我看来,中国是外企的试炼场,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里,能够培养我们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在中国能够打通关,在全球基本上也可以。”因此,从今年开始,除了“China for China”,中国东北亚公司还提出了“China for Global”的战略。松下已经将在激烈的中国市场中所孕育的强大竞争力,视作他们在全球事业中取胜的重要法宝。

 

如果说在过去的四十余年中,以松下为代表的外企通过先进经验和产品的移植,帮助中国完成了现代化的启蒙和实现,并在这个过程中互惠互利,那么在未来,松下与中国将会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在这个新阶段中,双方或许都没有太多经验可循,正因如此,双方才更要紧密协作,面对新问题、迎击新挑战。

 

 

 

日新又新:老朋友 新生活

 

现在,曾经北京·松下彩色显象管有限公司的厂房已经变成了一座全新的创新产业园,风格雅致的松下纪念馆就建在其中。各中变迁,不言自明。

 

不可否认,以松下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和中国已经共同书写,并将继续书写一段漫长而精彩的故事。这是一个中国不断认识全球化、参与全球化、重塑全球化的过程,也是世界不断了解中国、走进中国、参与中国发展的故事,更是一个“老朋友”在走过冷暖路程后继续创造新可能的故事。

 

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公司

 

今天,以松下为代表的、选择扎根中国的外资企业,已经与中国形成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关系,并在相互的深刻影响下,完成了各自的发展与进化。而这些发展与进化是如何实现的?到底是哪些人在推动这样一部宏大的叙事?在随后数月的时间里,我们还将以松下为载体,从住建、家电、智造、ESG等四个维度,进行全方位的探索与呈现。

 

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我们一同完成本次探索后,大家会发现,在未来,新的机遇与挑战还会接连不断,但中国与外资企业的友谊会长久地持续下去。以松下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将像过去一样,继续随时代而变,与我们一同创造更美好的新生活。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微信编辑丨李雨旋

作者丨morlee

导演丨郭亚斌

摄影丨王达峰

剪辑丨吕一帆

策划丨解亚瑾

设计排版丨cc

图片来源丨松下、视觉中国

 

 

 

  观后心情
被感动 同情 囧囧 愤怒 和谐 悲剧 高兴 打酱油
图片新闻
热门视频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团队介绍 | 视频直播 | 网上投稿 | 网站建设 | 域名空间 | 广告价格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by ningxiaws.asia.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4031352号-1